土豆,也叫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在中国这种作物多用于蔬菜来食用,土豆也是我们家常菜谱里的常客,土豆炖牛腩、炝炒土豆丝、干锅土豆片、地三鲜、香煎孜然小土豆......
马铃薯因酷似马铃铛而得名,此称呼最早见于康熙年间的《松溪县志食货》,属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供作粮食或蔬菜食用,早在1650年马铃薯就已经成为爱尔兰的主要粮食作物,并开始在欧洲普及,如今已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粮食作物。
在中国的东北、河北及鄂西北一带称之为土豆,华北地区称之为山药蛋,西北和两湖地称之为洋芋,浙江一带称之为洋山芋,广东称之为薯仔,粤东一带称之为荷兰薯,闽东地区则称之为番仔薯。英语potato来自西班牙语patata,此西班牙词汇是由泰依诺语batata(红薯)和克丘亚语papa(马铃薯)混合而来的。
土豆的种植历史
公元前7000年:一支印第安部落由东部迁徙到高寒的安第斯山脉,在的的喀喀湖区附近安营扎寨,以狩猎和采集为生,是他们最早发现并食用了野生的马铃薯。
16世纪中期:土豆被一个西班牙殖民者从南美洲带到欧洲。那时人们总是欣赏它的花朵美丽,把它当做装饰品。
1586年:英国人在加勒比海击败西班牙人,从南美搜集烟草等植物种子,把土豆带到英国,英国的气候适合土豆的生长,比其他谷物产量高且易于管理。
1650年:土豆已经成为爱尔兰的主要粮食作物,并开始在欧洲普及。
17世纪:土豆已经成为欧洲的重要粮食作物并且已经传播到中国,由于土豆非常适合在原来粮食产量极低、只能生长莜麦(裸燕麦)的高寒地区生长,很快在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北部普及。
1719年:由爱尔兰移民带回美国,开始在美国种植。
18世纪初期:俄国彼得大帝游历欧洲时,以重金买回了一袋土豆,种在宫廷花园里,后来逐渐发展到民间种植。
现在,全球现有157个国家和地区种植土豆,分布区域仅次于玉米,是第二个分布最广泛的农作物。
土豆做主粮的优势
1.没异味又耐饿。吃上100克新鲜的土豆,就能产生76千卡的能量,且食用后有很好的饱腹感,所以土豆十分耐饿。
2.蛋白质含量高。土豆的蛋白质含量高,且拥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比较齐全,特别是富含谷类缺少的赖氨酸。
3.维生素较全面。土豆中维生素的含量也较为全面,包括胡萝卜素、维生素A、维生素C及B族维生素。
4.矿物质宝库。500克土豆的矿质营养价值大约相当于1750克的苹果。土豆还是铁的重要来源。
5.优良的减肥食品。土豆的脂肪含量很低,含水量又比主食要大,而且它的饱腹感较强,所以如果用土豆来代替部分粮食的话,能达到一定的减肥效果。
6.血糖不会飙升。土豆还有很神奇的药用价值,比如对糖尿病病人比较有利,因为土豆中的淀粉在体内吸收缓慢,不会导致血糖过快上升。
7.益于心脑血管。土豆的钾含量很高,能够排除体内多余的钠,有助于降低血压,对心脑血管十分有益。
8.促进肠蠕动。它的膳食纤维含量在根茎类蔬菜中算是较高的,常吃土豆可促进胃肠蠕动,且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罹患结肠癌和心脏病的风险。
9.能缓解胃溃疡。近年来多项报道显示,胃溃疡患者如果每天空腹吃些土豆泥可有效缓解病情。得了胃溃疡,胃上就多了很多小窟窿,而土豆薯泥就像小膏药,能把这些小窟窿牢牢地堵上。
10.缓解大便不畅。中医认为土豆性平、味甘、无毒,能健脾和胃,益气调中,缓急止痛,通利大便。对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肠胃不和、脘腹作痛、大便不畅的患者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