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
首页   |   百科问答   |   种植百科
植物类中药材如何确定最佳采收期?
种植百科 2022-07-19 16:30

我国中药材野生资源丰富,不同品种的采收期也不一样。唐代药王孙思邈曾在《千金翼方》中指出“夫药采收不知时节,不知阴干曝干,虽有药名,终无药实,不以时采收,与朽木无殊,虚费人工,卒无裨益”,华北地区“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的谚语,也说明了适时采收的重要性。中药材的采收期直接影响着药材产量、品质和收获效率,一般是按照药用部位不同确定最佳采收期。

千库网_中药_摄影图编号320269


(1)根、根茎类。

多在秋后至入春前完成采收,此时植株完成年生育周期,进入休眠期,地上枝叶枯萎,根或根茎生长充实,营养物质贮藏较为丰富,有效成分的含量最高,药材质量也较好。但也有例外,如防风、党参需在开春积雪融化后,土地解冻时采收为宜,过早采收则药材品质较差,因防风春天采收质量较好,故有“春防风、秋桔梗”之说。

(2)全草类。

该类药材多在现蕾或初花期采收。现蕾前植株正进入旺盛生长阶段,营养物质仍在不断积累,植物组织幼嫩,此时采收,产量、品质和加工折干率都比较低。盛花期或果期,植物体内的营养物质已被大量消耗,此时采收其产量与品质也会降低。

(3)皮类。

该类药材适于在植株生长期采收,通常此时植物体内水分、养分转运旺盛,形成层细胞分裂速率较快,皮部与木质部易分离,相对比较容易进行剥皮加工,同时由于表皮内含液汁多,便于高温“发汗”、干燥。相反,若在休眠期采收,常常由于皮部与木质部紧紧粘连而无法剥离,或者剥皮不完整。由于皮类多为木本植物,采收时还应考虑树皮的厚度是否达到取材要求。如厚朴用药货源紧张时,曾出现过乱砍滥伐的现象,生长年限较短的厚朴树被砍伐,由于树皮很薄,既达不到药用要求,又浪费药物资源。

(4)叶类。

一般在叶色深绿、叶肉肥厚、叶片有效成分含量高时采收。采收过早,叶片还在生长,有效成分积累较少;过晚,叶片生长停滞,叶片质地变黄变老,有效成分含量降低,产量不高。如荷叶在花含苞欲放或盛开时采收,干燥后色绿,质地较厚,清香味浓烈,药材品质较好;大青叶如果田间管理较好,可在6月中旬、8月下旬和收获根部时,分别割下地上部,选择适合的叶片入药。慰果育

(5)花类。

以花蕾、花朵、花序、柱头和花粉等人药的中药材植物,采收时均应注意花的色泽和开放程度。如红花初放时,花是淡黄色,所含成分主要为无色的新红花苷及微量的红花苷;花深黄色时,主要含红花苷;花橘红色时,则主要含有红花苷及醌式红花苷;金银花应在花蕾膨大变白色时采收,且要一次性晒干,不宜翻动。

(6)果实类。

以干果类入药的,则需在果实膨大停滞、果壳变硬、颜色褪绿、呈固有色泽时采收,如薏苡仁、连翘等。以幼果入药的,多在5一6月收获,如枳实、青皮、藏青果;以近成熟果实人药的,一般在7一10月开始收获,如连翘、栝楼、山楂等。

(7)种子类。

一般在完成一个世代周期,果皮呈完全成熟色泽,种子干物质积累已近停止、达到一定硬度、并呈现固有色泽时采收,此时采收有效成分含量最高。若采收过早,种子水分含量高,加工折干率低,种子产量和品质也偏低,甚至呈瘪粒,干燥后种皮皱缩严重;若采收过迟,种子易脱落,造成产量损失。长日照药材植物,多在5月至7月上旬采收,如王不留行等;短日照药材植物和多年生药材植物,多在8一10月采收,如芡实等。

本文内容来自《中药材高质高效生产200题》。

评论
0 人评论
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