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
首页   |   百科问答   |   经济社会
中国稻作简史,你了解吗
经济社会 2022-09-26 17:54

距今1400万年前

稻属野生稻分化。

公元前1万~前8000年

中国江西万年吊桶环的先民采食野生稻,并尝试人工栽培。湖南玉蟾岩的先民学会了驯化野生稻,初步掌握水稻栽培技术。

公元前9000~前7000年

中国浙江上山的先民不仅会种水稻,还会用石磨棒和石磨盘给水稻脱壳,利用稻谷壳制作陶器。

千库网_农民收割水稻稻田_摄影图编号276686

公元前7000~前5000年

河南贾湖、浙江跨湖桥、湖南八十掌握了水稻栽培技术。

公元前5000~前4000年

中国浙江河姆渡的先民使用骨耜来翻耕土地,收获的稻谷被存储在干栏式粮仓中,水稻生产已形成规模。

距今6000年前

长江流域水稻种植已经形成规模。

公元前3300~前2300年

浙江良渚的先民修水利、平土地、改洼滩,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提高栽培技术。

公元前5000~前2000年

水稻在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新砦文化、陶寺文化、二里头文化等时期均有广泛种植。

西周

统治者重视农业,农业生产技术提高,水稻产量增加。农具材质繁多,包括石器、骨器、蚌器、木器、陶器、青铜器等。

春秋

农业进一步发展,农具铁器化,精耕细作的农耕技术模式逐渐完善。

战国

长江流域水稻种植发达,江西新干县的粮仓保存了大量粳米,粮仓面积大约600平方米。

西汉

“代田法”和“区田法”出现并得到推广。

水稻不仅是长江流域的主要粮食作物,而且其种植区域迅速扩展。

水稻品种丰富,有籼稻、粳稻、黏稻、糯稻等品种。

水稻传播到伊朗和日本。

《史记·货殖列传》记载了江南地区“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的农耕方式。

东汉

犁耕和牛耕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牛耕有二牛抬杠和一牛挽犁之分。

张衡的《南都赋》记载了南阳郡(今河南省南阳市)阡陌纵横、稻田遍布的壮丽景观,诗曰:“开窦洒流,浸彼稻田。沟浍脉连,堤塍相輑”

水稻播种方式由撒播发展为育秧移栽(称为“别稻”)。崔的《四民月令》中,已经指出“稻,美田欲稀,薄田欲稠”的适宜密度。

稻田养鱼模式出现。

西晋

张华在《博物志》一书中指出了“五土所宜,黄白宜种禾……下泉宜稻,得其宜,则利百倍”的因地制宜获得水稻高产的方法。

南方种苕子作为稻田绿肥。郭义恭的《广志》一书中说它“蔓延殷盛,可以美田”。

南北朝

水田耙发明,南方稻田种植形成了“耕—耙—耖”的精耕细作模式。

北魏

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记载“曝根令坚”的水稻烤田(或叫晒田、干田、搁田)技术,以及“稻无所缘,唯岁易为良”的稻田轮作制度,至今在农业科学和农业生产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唐代

曲辕犁出现,相比于直辕犁,既调节了耕地的深浅,亦省力,可由一牛抬杠,提高了耕作效率,加快了江南水田的开发。

唐代诗人杜甫有“东屯大江北,百顷平若案。六月青稻多,千畦碧泉乱”和“香稻三秋末,平田百顷间。喜无多屋宇,幸不碍云山”之句。

北宋时期

北宋发明秧马,用于辅助插秧。苏轼途径武昌时,曾见当地农民使用秧马,后作《秧马歌》。

水稻总产量跃升为五谷之首。


南宋

诗人陆游有“秋风罢亚九千顷”“家家场中打稻声”之句,由此可以窥见当时种稻规模之大。

稻麦两熟制在南方全面推广,提高了江南一带的土地生产力。

明代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记载:“今天下之育民人者,稻居什七。”这说明明代水稻产量已经大致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70%了。

清代

皇帝康熙育成“御稻”,并在全国推广种植。

1926—1933年

丁颖利用普通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后代,选育出“中山1号”。

1957年

丁颖根据形态、生理和生态等特性将水稻分为籼和粳两亚种,根据生态学把我国稻区分为6个生态区。

1964年

袁隆平从洞庭早籼稻田中发现天然雄性不育株。

1970年

袁隆平助手李必湖在海南发现“野败”原始不育株。

1975年

我国水田大量使用插秧机。

1986年

《中国稻作学》出版。

1989年

中国水稻研究所落成。

2000年

“中国超级稻计划”第一期目标实现。

2002年

《科学》杂志发表中国科学家独立完成的水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论文和数据库。

2016年

云南省个旧市一季稻“超优千号”百亩片平均亩产1088千克。

2021年

中国找回四倍体野生稻基因,为更优秀的水稻品种培育提供支持。

2022年

运用数字技术在多地实现水稻“耕、种、管、收”全过程智能化。


评论
0 人评论
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