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施肥不仅能促进作物生长,还能减少病害的发生。如小麦在拔节和抽穗期,分别喷施1%和3%的过磷酸钙溶液,可提高对条锈病的抗性,使病害减轻;增施钾肥可以提高水稻对稻瘟病、稻纹枯病、棉花枯萎病、马铃薯晚疫病、番茄斑枯病等的抗性;铜肥能提高番茄对叶霉病、甜菜对褐斑病的抗性等。
肥料之所以能够防病,增强作物抗病性,其原因有五个方面。
①直接杀伤病原菌。如石灰氮及其转化的中间物质对病菌有特殊毒性;锌有直接毒害病原体的能力,对病毒有固定作用,阻碍病原体向上移动;铜、锰对病原菌也有毒性;
②增强寄主作物抗病菌侵染能力。如施用硅肥后,能使表皮细胞硅质化;施用钾肥能促进纤维素和木质素形成,使病菌较难侵入体内;适量的钙、硼、锌能使表皮细胞膜稳定性提高,可减少向外溢泌营养物质,从而能减轻病菌侵染;
③促进植物体内酚类化合物的形成。一般认为,凡体内含酚量高的作物或品种,抗病能力强,因为酚有杀菌作用。适施钾肥,可增加谷子叶片内的含酚量,减少蠕形菌危害,但偏施氮肥则含酚量降低,容易感病;
④促进蛋白质形成。一般认为,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及其酰胺等,是病原菌的良好氮源,有利于病菌繁殖。增施钾肥能促进可溶性氮形成蛋白质,因而作物抗病性提高。许多微量元素如硼、锌、钼、锰等均能促进蛋白质合成,减少体内氨基酸含量,这是适量施用微量元素提高作物抗病性的重要原因;
⑤促进淀粉形成。作物抗病性与体内淀粉含量有密切关系,因为淀粉含量高,可溶性氮含量低,碳氮比大,不利于病菌繁殖,因而不易发病。据研究,水稻体内淀粉含量在分蘖期和抽穗期含量最低,而此时正是稻瘟病容易发生的时期。磷、钾肥能促进光合作用和淀粉形成,因而能增强抗病性。微量元素铁、锰、锌、铜等,对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是必不可少的。高分子碳水化合物的形成也离不开微量元素,微量元素缺乏时,作物抗病性就减弱。
要想提高以肥防病的效果,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①重视营养元素之间的平衡。氮、磷、钾肥配合,大量元素、中量元素与微量元素配合使用,以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
②增施有机肥料。有机肥料含有大量微生物,对病害特别是土传病害有拮抗作用;
③改变土壤的pH。许多土传病原菌是真菌,对氨比较敏感。所以施用氨水对小麦全蚀病菌、棉花黄萎病菌、棉花枯萎病菌具有较强的杀菌防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