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面积粮食生产的整地作业可分为耕翻整地、旋耕整地、深松整地、耙地和免耕等几种方式。
耕翻整地是通过铧式犁深翻实现的,犁深20~25厘米,犁翻后还需旋耕耙耱等才能实现田平土碎,它可以改善土层结构、促进土壤与肥料及秸秆等混合、翻埋草籽、降解土壤毒害性还原物质,具有加快土壤熟化等作用,但要求配套动力大(75马力以上)、易助长土壤水分的散失、土壤侵蚀和有机质矿化等不足。
旋耕整地是用旋耕机旋转的刀片切削土壤、疏松耕层、破碎土块的一种耕作方式,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整地方式,具有作业效率高、粗垡块少、地面较平整等优点,但耕深较浅(10~15厘米),对残茬、杂草覆盖度较差,长期作业易使耕层变浅。旋耕作业所用的旋耕机又分为正旋和反旋,其中反旋埋茬效果优于正旋作业,所需动力也比正旋要大。
深松整地是采用只松土、不翻土的深松耕法,在较深部位(耕深30~45厘米)对土壤进行全面或局部疏松,不扰乱土层,可以打破犁底层,利于降水下渗和根系伸展,散墒失水少,但需要配套85马力以上的动力,同时难以翻埋秸秆和杂草,适合于前茬旱作田块,含水量较高的稻茬作业效果不佳。
免耕整地是至作物播种前不进行任何耕、粑、松等作业,直接在板茬地上播种。
小麦前茬可分为水作和旱作。旱作机械化整地相对容易,小麦机械化整地的重点和难点都在稻茬。在稻麦轮作条件下,由于稻田长期灌水,土壤质地黏重,土壤含水率较高,加上稻秸还田与季节矛盾较为突出,机械化整地较困难。因此应抓住以下几个要点:
一是土壤湿度大机械耕整效率低,土壤发僵板结,不利于播种与发苗。因此水稻田要开好烤田沟,提高烤田质量,水稻成熟前7~10天断水,为水稻收割和后茬整地、小麦播种创造适宜的土壤墒情。
二是秸秆切碎匀铺,是提高整地质量的关键。采用加装碎草匀铺装置的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作业,留茬高度10厘米以下,秸秆切碎长度小于8厘米。
三是因地因时制宜采用深耕、少耕和免耕相结合的整地方式,同时进行相应的机械配置。对于潜在肥力高、有效肥力低、质地黏重、结构性差、通透不良的各种土壤来说,可采用耕翻整地;对于土壤熟化程度高、质地轻松的土块或生产条件较好的田块,宜采用旋耕、免耕或深松的耕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