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森林生态学
物候观测

对生物因受气象、水文、土壤等环境条件的影响所显示的周期性现象的观测。它是农业气象观测的一个重要方面。观测物候现象既能帮助人们认识季节现象的规律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又可以把物候现象作为气候的一种指标在一定程度上推测出气候状况。利用物候观测资料可以编制农业气象情报、预报、农业气候志、农业气候手册和农业气候区划,为合理地采用农业技术措施、改善农业生物小气候环境以及防御农业气象灾害等提供资料数据。

世界上许多国家很早就有物候观测的记载。中国春秋时代开始采用节气的日期记录物候和天气现象,在《夏小正》、《礼记·月令》中均载有物候观测的结果,廿四节气形成前后,在《吕氏春秋》等著作中出现依节气安排农事活动的物候历。在南宋时代(公元12世纪)载有物候实测记录。近代物候观测有所发展,从1934年起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和各地农事试验场进行了有组织的动、植物的物候观测。到了本世纪50年代,中国科学院、中央气象局分别编制了《中国物候观测方法草案》、《中国物候观测动、植物观测种类》和《农作物物候观测方法》,并在一些气象站和单位先后进行了主要农作物物候观测和自然物候观测。另外,在山区气候考察中也普遍进行了动、植物物候观测。日本从公元812年就对樱花开花做了记录,2000年前雅典人试制出物候历,欧洲在18世纪中叶出现有组织的物候观测,随后,美国、苏联等国也开始了物候观测,并建立了物候观测纲。

观测内容

包括农业物候观测和自然物候观测两类。农业物候观测,主要有农作物,果树,蔬菜、栽培的林木、牧草和放牧、饲养的畜禽、鱼类等的发育期、生长状况和产量的观测;自然物候观测,主要有野生木本、草本植物的发育期观测、候鸟、昆虫和某些动物的活动初终期(如候鸟始、绝见期,昆虫始、绝鸣期)观测及一些气象水文现象(如雷暴、霜、雪、结冰)发生的初终期观测。

观测步骤和方法

大约有选定观测地点、观测对象、确定观测项目、观测时次和资料整理计算等几方面。农业物候观测和自然物候观测步骤和方法大同小异。

农业物候观测

①正确选择观测地段和观测点。观测地段要能代表当地一般地形、地势、土壤、耕作制度和栽培技术水平,距建筑物、道路(公路和铁路)、河流、水库等在50米以上,以减少小气候的影响。观测点在观测地段上要分布均匀,距地段边缘有一定距离。果树地段可不分观测点。②确定观测的农作物、果树或蔬菜的种类和植株。一般是选择当地栽培面积最大、普遍推广的优良品种。③观测的时间和次数,因作物种类而异,以不漏测发育期为准。④计算进入发育期百分率(A):

物候观测

式中 b为取样总株(茎)数,c为进入某发育期的株(茎)数。当A≥10%时为始期,≥50%为普遍期,≥80%为末期。

自然物候观测

步骤和方法与农业物候观测大同小异。①选观测点。测点的地形、地势、土壤、植被等应有一定代表性,并长期固定;②选观测对象。应选当地常见、分布广,对季节反映明显,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且系露地栽培和野生者。选定后作上标志,作长期固定观测对象。目前,中国供选择的木本植物约30余种,草本植物12种,候鸟、昆虫、两栖类7种和一些水文气象现象;③观测时间和次数。一般是常年进行,以不漏测所要观测的发育期和项目为准。在春季和秋季应每天观测,特别是动物物候要随时注意观测,植物的发育期观测,可根据季节和出现规律,由观测者灵活掌握(见物候)。